陳財,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1987年03月出生,云南瀾滄人,出生于制茶世家。先后任技術員、審評員、技術科長、總工程師,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jīng)驗,交流探討。歡迎關注陳老師【微信: yncc1314 】
在茶王樹原來生長的地方,被人們修建了一座亭子,并立了一塊碑記載茶王樹的歷史。
1月16日,參加西雙版納州攝影協(xié)會與勐海縣攝影協(xié)會組織的年會活動。我們的目的地是巴達賀松。這個季節(jié),正是山上野櫻花盛開的時候,一路都能看到漫山遍野絢爛無比的櫻花,或生長在那些茂密的森林中,或是生長在茶園里。放眼望去,四周的山上到處是簇簇紅顏,為這冬末春初顯得干燥的山野帶來奔放的活力。
因為人員眾多,我們分成三組,我選擇去賀松的大黑山里看野生古茶樹。2006年4月,因參加單位組織的活動,有幸到過巴達的賀松,朝拜過那一棵有1700多年歷史的野生古茶樹。當時拍過一些圖片。2013年9月,從新聞中看到那棵茶王樹因自然衰老的因素仙逝的報道,而當時我在此地拍下的照片因保存不善而遺失,心里留下很多遺憾。好在那棵茶王樹附近,還有很多棵又高又大的野生古茶樹,讓更多的愛茶人能前往朝拜。
按照資料地說法:早在1961年10月,當?shù)貎v尼人(哈尼族的一個分支)在賀松附近的山林中發(fā)現(xiàn)一棵大茶樹,云南省茶科所派科研人員張順高、劉獻榮前往調(diào)查。1962年2月,張順高、劉獻榮再次前往調(diào)查。這棵茶樹樹基部圍3.2米,樹高32.12米(1967年被風吹斷,剩下最高為14.7米),主干直徑1米。經(jīng)現(xiàn)場測量和多位專家聯(lián)合認定,這棵野生茶樹樹齡超過1700多年。它的發(fā)現(xiàn)震驚茶壇,被譽為“茶樹王”。同時,在“茶樹王”的附近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群。1980年,省茶科所的王海思在這片森林中又發(fā)現(xiàn)一株特大型野生茶樹,樹高34米,主干圍粗3.8米。野生古茶樹的發(fā)現(xiàn),充分證實了勐海是茶樹原產(chǎn)地之一的客觀事實,巴達也就成為茶人朝拜的圣地。
2004年,西雙版納州政府、省茶科所組織科技工作者對巴達小黑山野生茶樹資源進行考察,證實小黑山原始森林中有古茶樹群落6000多畝。寨子里安排了幾位僾尼老百姓作為向?qū)?,陪同我們一起進山朝拜野生古茶樹。仔細一看,野生茶芽和我們平時看習慣的栽培型茶芽完全不一樣。野生茶樹的茶芽顯得更加頎長緊湊,顏色呈現(xiàn)紫褐色,而不像栽培型茶芽更多是青綠色。還沒有到達那棵1700多年茶王樹遺址的時候,帶路的向?qū)蝗灰粋€右轉(zhuǎn),順著山坡往森林走下去,走不多遠,向?qū)е钢苌种械囊豢么髽涓嬖V我們,說那就是一棵野生的茶樹。如果沒有人指點,誰會知道這些隱藏在一片綠海中的植物就是野生茶樹呢?
沿途能看到很多桫欏樹。桫欏為白堊紀時期遺留下來的珍貴樹種,是現(xiàn)今僅存的木本蕨類植物,極其珍貴。桫欏樹的出現(xiàn)距今約三億多年,比恐龍的出現(xiàn)還早一億五千多萬年,曾是恐龍的主要食物之一??铸垳缃^,桫欏獨存,故桫欏又有“活化石”之稱。桫欏樹一般都只有一根主干,但在這片森林里,竟然有一棵桫欏樹從主干下部分支出三枝,各自往上生長。經(jīng)過一個水庫,再往前不遠就到了當年茶王樹的遺址所在地。仙逝的茶王樹的枝干成為“遺骸”,
據(jù)說被人運到城里作為展示品了,在茶王樹原來生長的地方,被人們修建了一座亭子,并立了一塊碑記載茶王樹的歷史。遙想當年,我們一群人抵達這里的時候,已經(jīng)非常疲憊,但大家一見到茶王樹,心里都禁不住歡欣起來,對大自然留給我們的這一寶貴財富報以虔誠的祈愿。時隔幾年,人們命名的茶王樹已不復存在,唯有一座冰冷的亭子和一塊石碑告訴大家:這里,曾經(jīng)是茶王的棲息之地。
在山中,賀松寨子的僾尼族帥哥“起爬”(僾尼族人名)一路為我們介紹當?shù)氐娘L土人情。記得2006年到賀松的時候,沿途見到的當?shù)匕傩?,面對外來人時,還顯得有些羞澀靦腆。這一次,感覺寨子里的百姓卻能很自如地和外面來的人打交道了。起爬說:“在大黑山這片原始森林中,還有很多我們走不到的地方,應該還有很多沒有被人們發(fā)現(xiàn)的野生古茶樹。人們說茶王樹已經(jīng)死了,再也沒有‘茶王樹’地說法,其實并不太對。這就好比一個寨子里年紀最老的老人去世了,但依然還有其他老人存在一樣,后來的老人中難說還有更長壽的。
不能說當時的茶王樹死去了就再也沒有‘茶王樹’了。如果沒有,那么現(xiàn)在大家能看到的那棵更高大的古茶樹又算什么呢?”從這個亭子再往里走,道路更加崎嶇坎坷,但這并不能阻擋大家朝拜另一棵野生古茶樹的熱情。大概走了兩公里,突然聽到潺潺流水聲。向?qū)Ц嬖V我們說到了,然后指著對面一棵高大的樹說那就是野生古茶樹了。這棵高大的野生茶樹長在一座山坡上,應該就是王海思先生發(fā)現(xiàn)的那一棵野生古茶樹了。它的周邊也盡是參天大樹。為了保護,人們用木樁與鐵絲網(wǎng)把它給圍起來了。
如果沒有人特別指明,以及那棵樹周圍的與這片森林毫無瓜葛的鐵絲網(wǎng),恐怕一般人是很難分清的。在這棵茶樹的周圍,還生長著一些相對這棵茶樹而言小得很多的野生古茶樹,也有可能是這棵茶樹上的茶果掉下來后生長出來的。我看過很多茶山的古茶樹,最有規(guī)模的應該算是賀開山了。那些地方的古茶樹雖然也比較粗大,但高度幾乎都差不多,基本在兩米至三米,樹與樹之間的間距也比較平均,人工種植與采摘的痕跡十分明顯,因此專家認定那些古茶樹都屬于人工栽培型。
而眼前看到的這棵茶樹的枝干挺拔著往上生長,樹的頂端直入云霄。想想也是,在這種原始森林中,每一種喬木型植物都必須堅強地不斷往上生長,唯有如此,才能吸收更多的陽光,也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
就像起爬說的,之前被人們命名的那棵茶王樹雖然仙逝了,但這片森林里,確實應該還有更多更古老的野生古茶樹存在,只是有些還沒有被人發(fā)現(xiàn)而已。就拿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棵來講,王海思先生雖然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發(fā)現(xiàn),高度與主干圍粗均超過那棵仙逝的“茶樹王”,但人們已習慣稱呼被張順高、劉獻榮二位先生確定的那棵為“茶樹王”,并人為地賦予它更多的光彩與榮耀,因此即便后來發(fā)現(xiàn)了更高大的,也顯得有些黯然了。
在云南這片土地上,幾乎每個地州都還保留有古茶樹,尤其是在西雙版納、臨滄、普洱這三個茶區(qū),更是存在著許多野生古茶樹和人工栽培型的古茶樹。這些古茶樹資源,為云南是茶種、茶樹原產(chǎn)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有時候,我們真該感謝世代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先祖?zhèn)儯撬麄優(yōu)槲覀儽A粝逻@么寶貴的財富。
在西雙版納、臨滄、普洱這些地方,基本是不產(chǎn)煤的,老百姓世世代代只能伐薪為炭,為了資源不至于枯竭,他們早就形成對樹木的愛護甚至是崇敬之情,從民風民俗中就養(yǎng)成不能亂砍濫伐的約束與習慣。而且那些古老的樹木,已成為人們心目中神的化身,是有靈魂的生物,更是不能隨便砍伐的。但更多的,我們應該感謝大自然的饋贈,如果沒有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這些古茶樹,還有其它種種植物,我們又怎么能見到呢?今天的許多愛茶之人,總是不辭辛勞,翻山越嶺,甚至三番五次的前往各地朝拜那些心中的“茶王”,除了對茶的熱愛,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對大自然的敬仰和濃濃的山水情懷吧。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