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普洱茶第一縣。在這里,有著各式各樣的普洱茶。但要問到這一個地區(qū),那一款茶,以香見長,我就首推曼糯。
曼糯,相信對于很多普洱茶愛好者來說,頗為陌生。甚至是一些茶商,都不太了解。
的確,曼糯是近幾年才受到關(guān)注的一個中小型產(chǎn)區(qū)。近10年來各種媒體介紹勐海茶葉聚焦點多在南糯山、布朗山、巴達山、賀開山,極少有曼糯茶山的消息,其他山都被炒得又紅又火,唯曼糯還默默無聞的藏在大山深處。
但翻開歷史,由于曼糯位于勐海與瀾滄縣接壤,曾經(jīng)的曼糯,正是依著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茶馬古道上連接勐海和普洱極為重要的中轉(zhuǎn)站,也曾一度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要知道,當時,西雙版納地區(qū)幾乎所有的江外茶,都需要經(jīng)過曼糯作為中轉(zhuǎn)站,再運往普洱。但這種境況在1949年后就慢慢消失了。由于勐海至瀾滄的公路修通,古道行人日漸稀少,曼糯也就連同古道一起,被漸漸遺忘。同時,由于1949年后,茶葉由政府統(tǒng)購統(tǒng)銷,導致曼糯茶葉地位下降。而當時當?shù)厝说臏仫枂栴}未能解決,許多古樹就被砍去改種了糧食,曼糯就這樣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視野。

但好的品質(zhì),隨著交通不斷發(fā)達,終究是讓人再一次發(fā)現(xiàn)的。
那曼糯,究竟在哪一個位置呢?
從茶山地圖上看,曼糯它不連南糯山,不靠布朗山,也不接巴達山,它獨坐勐??h最北端,距勐??h城100多公里,真心是一個山高皇帝遠的山卡拉。而順著瀾滄江找它則容易得多,因為它直線距離瀾滄江,還不到10公里。瀾滄江流出思茅便進入西雙版納,進入西雙版納后??康牡谝粔K土地便是勐??h勐往鄉(xiāng),曼糯便在這里。
曼糯由于遠離城鎮(zhèn),生態(tài)保持得非常的好。在這里基本上,每一天的清晨,茫茫云海之上,都是彌漫著淡淡的茶香,也正襯托了高山云霧出好茶這句話。曼糯古茶生長在層巒疊嶂的群山中,原生態(tài)植被多樣性保存完好,茶園土壤有機質(zhì)豐富,日照足、云霧濃、濕度大,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優(yōu)良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同時,曼糯,也是最容易看到野象群的地方。一路走去,你很大可能看到一群又一群野象,像是在自家的花園里散步一樣,絲毫未曾受外界的繁囂影響。而行內(nèi)出名的普洱茶方面的專家詹英佩,她的《普洱茶原產(chǎn)地:西雙版納》一書的封面照片,用的就是曼糯寨子。
正因為這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才加工出來優(yōu)質(zhì)的普洱茶。曼糯古樹茶,油黑發(fā)亮,條索緊實。沖泡后,湯色飽滿、金黃明亮,葉底黃綠勻稱。其最大的特點是具有獨特的香味,這股香味奠定了曼糯古茶不可替代的基礎(chǔ)地位。
而很多茶友覺得曼糯的香,像老班章,甚至有“小班章”的說法。這一點,我個人不太認同。固然,班章有它獨有的香,但我個人覺得,曼糯的香比起帕沙、班章這些高香古樹茶,香得來,多了一份妖嬈。
曼糯的茶湯中透著一股花粉氣息,山野氣韻強烈,湯軟香高,既有班章的剛硬,又有易武的細膩,剛?cè)岵?,獨領(lǐng)風騷。而這種香,有些朋友說了一個字“騷”,是十分的恰當。這種香,一聞心軟,多喝自醉。香隨茶湯蕩入口中,便是牢牢纏在口腔的兩側(cè),就是不放,不放,不放。好比一個山野妖姬,看到了唐僧,以香為誘,纏綿不放。
這種香,是好,也不好。好,是讓人逐漸認知,有一種香叫曼糯。不好,就是價,越來越高了。我們從2010年開始接觸曼糯,看著她從沒人知曉,到眾多追求。水漲,慢慢船就高了。相對于2010年,鮮葉的收購價,差不多攀升了10倍了。
好茶難得,難得好茶。說的就是像曼糯這樣的茶吧。
要想喝好茶,還真是得從存新茶開始。沒有今天的存新茶,那來日后的喝老茶?10年后的曼糯,就得你今天開始存放了。易武中聘號始創(chuàng)于公元1887年,是易武正山傳統(tǒng)百年老字號,遵循“以德制茶、表里如一”的理念,在復雜多變的今天仍然堅持古法制茶,傳承清朝貢茶老字號的文化精髓,發(fā)揚其表里如一的制茶精神,遵循普洱精品制作工藝,潛心打造品質(zhì)優(yōu)秀,脈絡清晰,永世留香的易武普洱茶。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guān)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