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普洱茶

陳財普洱茶

首頁 產區(qū)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編者注:作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的分支,《碧山》和《百工》雜志書主編、供職于安徽大學的左靖,與瀾滄縣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達成合作,為景邁山糯崗...

編者注:作為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的分支,《碧山》和《百工》雜志書主編、供職于安徽大學的左靖,與瀾滄縣景邁山古茶林保護管理局達成合作,為景邁山糯崗、翁基兩個傳統(tǒng)村落進行展陳策劃與空間設計。該項目階段性成果——“今日翁基”已于近期在景邁山翁基村開展。

10月初,在導航的指引下,我曾嘗試前往景邁山“古茶園”。可是轉來轉去,上坡下坡之后,總也到不了“目的地”,倒是誤入村中一場賧佛儀式:男人扎竹馬,女人剪紙人,小伙做火花,老人蒸粑粑、煮漿糊,每個人都專心致志地做手頭上的事,對我們既不示意,也不排斥。金頂佛寺下,那樣的場景對一個外人來說如迷境般神奇。

這種身處其中,卻如墜迷霧的感覺,與“今日翁基”的策展人左靖說自己團隊第一次上山的經歷很像:“2016年10月14日,我們第一次‘上山’。像很多初上山的人一樣,我們也迫不及待地詢問:‘古茶林到底在哪?’及至進了茶林,面對一片蔥郁,又是懵懵懂懂。村民們笑說:‘我們不是天天在茶林里嗎?!斑~山的特點,就在于山共林、林養(yǎng)茶、茶繞村,不分離。村民們的吃穿用度,更可以俱出林中?!?br /> ?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從寨子高處俯瞰翁基 徐穎 圖

?

!
也想出現在這里? 聯系我們
創(chuàng)意廣告區(qū)塊 - WordPress區(qū)塊

普洱景邁山古茶園作為農業(yè)遺產入選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已有5年。此外,古茶園還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保護試點”。

我們習慣去到一個城市逛它的博物館。到了鄉(xiāng)村,卻只想吃點好的,呼吸新鮮空氣,看看星星,不相信村寨會有什么不得了的故事。

“今日翁基”展覽反其道而行之。它為村寨搜集整理各種素材,繪制地圖、將統(tǒng)計數字可視化、季節(jié)風物梳理、節(jié)慶梳理、與當地學者對談、傳統(tǒng)生活器具梳理、民居繪制、本地植物繪制等等,具體而細碎,記錄數據,“但提醒我們關注的,卻是數據之外的翁基”。

古茶園帶著神祕氣息,翁基布朗族村寨卻距離政府規(guī)劃的停車場不遠,很好找。寨子依山勢而建,道路、房屋錯落有致,小樓一樓儲物,二層起居、睡覺,屋舍周圍,種滿了甘蔗、芭蕉、竹子和木芙蓉。

行走于寨子,可以遇見光腳的布朗族老奶奶從容地巡視自家院子,婦人用簸箕晾曬茶青。寨子入口處,年輕姑娘向游客兜售螃蟹腳(一種寄生植物,據說只有在上百年的古茶樹上才能找到)、石斛、野菊花茶等干貨。但客人并不多。

“山上125科489屬943種植物,對村民來說,是野菜,是佐料,是飲料,是良藥……從某種角度看,對茶的利用,只是村民對茶林植物利用方式的一種?!痹凇峨x村》,一個新開的公眾號里,左靖及其團隊更新著茅貢·地捫和景邁山·翁基的新鄉(xiāng)建日志。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山寨子里的一場賧佛儀式 徐穎 圖

“今日翁基”展覽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名為“方志小說”的駐村寫作計劃。計劃邀請寫作者和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選定的5個村落里,各自住上一段時間,進行一場創(chuàng)造性的寫作之旅。翁基村是這5個村落之一。

翁基村的駐村藝術家,是在巴黎美術學院4年級求學的趙玉。她在翁基村住了一周,認識了玉呢,一位1993年出生在翁基的女孩,現在已經是包括“布朗客?!痹趦鹊膬杉掖笮涂蜅5闹魅?。

趙玉對玉呢進行了采訪,討論到“芭蕉葉”對布朗族究竟代表著什么。玉呢說,芭蕉葉以前用來盛飯、做一些宗教祭祀占卜等活動的時候常用,基本是一個用于盛裝的材料,以前的族人沒有甜食,他們后來發(fā)現了芭蕉,而芭蕉就成為唯一的水果。因此,趙玉創(chuàng)作名為《甜點》的藝術作品陳列寨中,素材就取自芭蕉葉。

趙玉還觀察到,布朗族婦女玉又每天站在掌臺(干欄式建筑的陽臺)上往樓下倒水,順著木板滲漏,嘩嘩啦啦的澆下來,竟然呈現一片小型瀑布的景象。這個行為更加凸顯了寨子里的建筑風格,樓下的花花草草石頭全部被清洗。

攝影師何崇岳為寨子所有成員拍攝集體照,馮芷茵為寨子里的小朋友繪制《景邁山植物圖譜》……所有素材的收集、敘述,以及藝術再創(chuàng)作,大多用于社區(qū)文化展示中心、游客服務中心、社區(qū)圖書館及鄉(xiāng)村建筑工作站的展陳。

展陳給誰看呢?左靖認為,“當然會給游客看,給外來者看,給對景邁山好奇或不好奇的人看,但更多是給村民看。因此,在對展陳形式的選擇上,考慮當地教育水平與村民接受程度,我們以繪本、攝影、視頻、圖解等通俗形式,希望為社區(qū)提供一本‘鄉(xiāng)土教材’。這并不是一廂情愿地創(chuàng)造需求。如今的景邁山上,村民會自發(fā)組織傣文夜校,從互聯網上學習茶葉知識,我們所提供的,只不過是諸多可選‘教材’中的一本?!?/p>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上圖:藝術家趙玉以芭蕉葉為素材創(chuàng)作;下圖:趙玉在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跟蹤紀錄后,有了玉又的生活作息表,總結發(fā)現,“掌臺倒水”已經成為她“規(guī)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趙玉 供圖

澎湃新聞采訪了左靖,以及聯合駐村寫作計劃、方志小說的發(fā)起人之一芬雷,聊了聊關于鄉(xiāng)村建設、游客與居民、想象與現實、敘述與遠方的話題。

?

左靖

供職安徽大學?!侗躺健泛汀栋俟ぁ冯s志書主編。鄉(xiāng)建工作者。

從您在徽州自己改建的民居,到茅貢,將舊糧倉改造成為當代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再到云南的翁基村,展館的改造和榕樹下民宿的改造,似乎從一開始,一個“需改進”的農村總是和岌岌可危的建筑聯系在一起。您是否認為,建筑改造成為現在鄉(xiāng)建工作的一個重要發(fā)力點?

無論在古徽州、黔東南,還是景邁山,撲面而來的就是建筑,以及它與村落和周圍環(huán)境之間形成的關聯性,它既是一個非常顯性的存在,也是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對象。就物質與精神而言,物質的改變肯定相對容易一些。其實這取決于我們身處的鄉(xiāng)村建設的空間。

在這幾年的鄉(xiāng)村實踐中,我首先把工作重點放在了建筑的改造和活化利用,民間手工藝的挖掘整理和展覽出版上。在茅貢計劃中,我提出了“鄉(xiāng)鎮(zhèn)建設”的三個實施步驟,即“空間生產”“文化生產”和“產品生產”。其中,“空間生產”的概念,當然不是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1905-1991)那個意義上的空間生產。這里的空間是物理空間。

就我經歷的鄉(xiāng)村(鎮(zhèn))工作而言,鄉(xiāng)鎮(zhèn)上有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的廢棄空間,農村里又有很多破敗的歷史建筑,作為物質遺產,這些空間都保存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脈絡,都有待于改造和再生利用。當然,空間即權力,但眼下我不愿意從這個層面上去解說。從剛開始做徽州項目的時候,我就把建筑空間的改造作為第一步,扎根農村,第一步是要把自己安頓下來,那就改造一座老房子吧。我們的這種改造,一是自己有了的安身立命之所,可以把理想中的居住美學落到實處;二是在某種程度上,給了村民一個示范,讓他們珍惜原本被嚴重忽視的祖先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我一直認為,歷史建筑不完全屬于個人,我們每個居住其中的人只是過客,歷史建筑更屬于它安在的那塊土地,屬于構成那塊土地上的村落歷史和文化。這幾年建筑師下鄉(xiāng)已經成為一股潮流,我手頭正在編輯的《碧山》第11和12兩輯,正以“建筑師在鄉(xiāng)村”為主題,通過建筑這個媒介,探討建筑師是如何參與到鄉(xiāng)村的建設中去,他們的思考和行動,經驗和教訓,將會在書中得以呈現。

?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山生活用具 ——竹編板凳 繪|李國勝

?

景邁山上尚未發(fā)現有數百年歷史的古建,多數現存民居都建于20世紀80年代后。但翁基這個自然村給人的古意盎然的感覺,遠超30多年歷史。這是如何做到的?

為了適應南方潮濕氣候,合理利用山地土地,景邁山的布朗族民居建筑都屬于干欄式,這是一種古老的人類居住智慧。早期的布朗族干欄式建筑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目前已經歷四代演變,但仍然延續(xù)著干欄式木結構的建造體系。干欄式民居有二層,底層高度較矮,主要用來養(yǎng)家畜、養(yǎng)蜜蜂、堆農具等,還有防潮的功能,更有利于居住在二層的人的健康。二層為日常起居空間,設置有火塘、臥室、掌臺。

建筑屋頂出檐深遠,適應當地多雨的氣候,兩側透空的“山花”利于排煙。經多年改良,精髓未變,甚至竹椽子形成的交叉都演變?yōu)楸傩啊皩殑Α眻D騰而保留?,F代布朗族民居在功用上有不少改變,比如實現了人畜分離;但也有不變,比如留住火塘與神柱。火塘象征興旺,不能隨意熄滅。神柱象征家神,家事要向它“請示”。

根據景邁山文物保護規(guī)劃的傳統(tǒng)民居現狀評估,傳統(tǒng)民居按建筑風貌保存質量分為F1—F4四個級別。翁基整個村落地處一塊坡地上,小巧而精致,僅F1類文物建筑就有49幢,占全村建筑的70%以上。特別難得是,翁基至今尚未有一幢鋼混或磚混建筑,傳統(tǒng)村落真實性、完整性較好,具有標本型保護的條件。除了民居、緬寺、茶林、古樹等等構成的古寨風貌,翁基還有歌舞獻祭、信巫敬佛的虔誠民風,以及生產生活、吃穿用度中體現出的地域文化。當然,翁基的魅力更在于以茶為生、以茶為樂、以茶為神,創(chuàng)造出一個茶香氤氳的物質與精神世界。雖然翁基寨傳統(tǒng)民居建筑僅有幾十年的“壽命”,這與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建造技藝的水平有關;但布朗族在這片土地上種茶制茶的生產生活方式,及其因此而形成的村落、建筑、茶林和信仰、文化、傳統(tǒng)等已傳承上千年,這些綜合因素造成了“古意盎然”的感覺。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展覽的部分翁基數據 左靖 供圖

文章《如茶樹生長》一文中提到,在景邁山生活的日子里,也常遇到外來的朋友,對你們表達他們的憂慮。原本以為這里是“世外桃源”,沒想到Wi-Fi和快遞都不缺,有人跑到山下做宣講,也有人回到山上開微店。姑娘們穿民族服飾,也會在朋友圈發(fā)自己的“定妝照”。小伙們組樂隊開酒吧,愛唱自己創(chuàng)作的“布朗調”。還有人從山下考察回來,也想在大榕樹下搞個“民族歌舞實景演出”。有人問,這樣的景邁山是不是很快就“商業(yè)化”了,這樣的文化還是“真”的嗎?您舉例回答:也有茶人朋友說,在他走訪過的茶山中,景邁山不是最有名的,卻是最有活力的。當其他茶山的茶農仍滿足于出售原料,景邁山人已經深諳文化的價值,爭相講述自己的故事。這種文化自覺的發(fā)生,離不開祖祖輩輩對茶的信仰,而它的持續(xù),則需要更多的動力?!吧虡I(yè)”是一種動力。正因為“茶”作為產業(yè)的蓬勃,景邁山的年輕人愿意回山。與許多只能等待被動“輸入”的空心村不同,景邁山具有“輸出”的力量。我的問題是:相對于大多本地人擁抱商業(yè)化的態(tài)度,有點旅行經驗的外來人大多對過度商業(yè)化持否定態(tài)度。那么目的地商業(yè)化的平衡點究竟在哪里?這當中涉及的層面可能不僅僅是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美學共識吧?我也意識到,其實,不少古鎮(zhèn)也是歷史上繁榮商業(yè)的遺存,比如各茶馬古道重鎮(zhèn)、徽州古鎮(zhèn)等。

昨天,英國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到訪景邁山,觀看了“今日翁基”展覽,當然,作為紳士,他禮貌地稱贊了這個展覽。這位蜚聲世界的學者有本名著《現代世界的誕生》,在書中,他對現代性的本質和特征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平衡現代與傳統(tǒng)取決于文化根基。比如,雖然日本有著非?,F代的表面,但它仍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原因在于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依然扎根于日本社會。從這個角度,可以解釋你說的,不少古鎮(zhèn)在歷史上有過繁榮的商業(yè),因此具備經濟實力建造出富麗的城市與建筑,才有今天我們視為珍寶的文化遺產。

現代化的潮流不可阻擋,商業(yè)化也并不可怕,問題在于如何在發(fā)展過程中,保留好自己獨特的文化,這需要政府、村民和外來者集體的智慧,特別是,決策者的智慧。在去年一次與村民、小學校長和緬寺安章的討論中,他們表達了對民族文化漸漸遠去的擔憂,當時我提出了共同編寫鄉(xiāng)土教材的建議,這可能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最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我始終認為,鄉(xiāng)土教育是我們從事鄉(xiāng)村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根本所在,這也是我為什么把“今日翁基”稱之為“鄉(xiāng)土教材”式的展覽的原因。只有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讓年輕人保有對自己民族歷史和文化的記憶,夯實好民族文化的根基,那么,可以審慎地擁抱現代化。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采訪布朗族學者、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蘇國文 左靖 供圖

?

本次展覽結束后,采集的素材會以一種什么方式留下呢?

“今日翁基”是一個很小的展覽,但我們準備了整整一年。在一年時間里,我們的工作團隊數度奔赴景邁山,深入到很多家庭,梳理當下在地的鄉(xiāng)土文化,包括建筑、村落、宗教、生產和生活等等。在方法上,多少有點日本“考現學”(Modernology)的意味,而當年今和次郎(1888-1973)也是從鄉(xiāng)土民居的調研開始慢慢形成所謂“考現學”的。在不大的展覽中,專門有一個建筑和村落單元,透過村落布局、信仰體系、民居的空間狀態(tài)、家居陳設、結構和材料與文化、風土、經濟之間的聯系,還原了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軌跡和形態(tài),以及他們與建筑、村落和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當然,翁基村的制茶工藝、茶林的植物分布也是展陳內容的重點。由于當地居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在視聽傳達上,我們多用繪本、攝影、圖說、列表和視頻等村民們容易接受的形式。
?

總之,我對這個展覽的定位是,“今日翁基”是地方性知識的一個通俗的視聽再現,希望能能成為一本服務村寨的“鄉(xiāng)土教材”,從鄉(xiāng)土教育出發(fā),以當地居民為主要受眾對象。它和我們仍未完成的其他工作一起,從屬于景邁山古茶林申遺工作的分支,同時服務于外來游客。

我重點關注的是,在現代化無遠弗屆的今日,地方性的鄉(xiāng)土知識,如何讓族里的年輕人與外來訪客獲得和分享,獨有的村落及其文明,如何運用祖先的智慧和今人的覺悟使之永續(xù)流傳。 也是說,“今日翁基”向我們呈現和提問——今天的翁基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及未來將如何生活?你看到的展覽就陳設在翁基其中一座我們改造的F1建筑中,整個建筑占地150平方米,展廳僅122平方米,目前的功能定位就是展陳空間——翁基小展館,“今日翁基”屬于長期陳列的一個展覽。如果以后有更新的可能,我希望能有再參與的機會。

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我們會繼續(xù)對景邁山其他村落的進行鄉(xiāng)土文化梳理,會在芒景村做一個包括14個村落的景邁山展覽和一本出版物《景邁山》。此外,我還會邀請安徽大學組織專家團隊,對景邁山的集體經濟轉型升級進行在地研究,為景邁山的物產研發(fā)、產業(yè)升級與品牌推廣提供實踐指導。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展覽的一部分:茶林生態(tài) 繪圖:馮芷茵

?

您提及一位景邁山茶農對種茶的思考:都說古茶樹比新茶樹好。栽培古茶林,老祖宗用了一千多年時間,找到一套既改變自然又順應自然的方法。那如果我們繼續(xù)這樣做下去,現在的新茶林是不是就是未來的古茶林?這么,對于“真?zhèn)巍钡募m結是多慮了嗎?判斷的出發(fā)點在哪里?

當景邁山的老祖宗在“馴化”茶林的時候,當時的茶樹肯定是新茶樹,就像我們不斷變遷的傳統(tǒng),千百年來,歷經坎坷,但仍生生流轉。比如,我家鄉(xiāng)皖南旌德的文廟,始建于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屢毀屢建,至少有五次,還有多次大的改建增建,這一切在當時的人看來,都是承接續(xù)命、順理成章的事情,但為什么到了今天,會有“真?zhèn)巍钡募m結呢?我覺得癥結是,我們的文化經歷了幾次斷裂。與文化脫節(jié)的物理存在都是可疑的,經不起推敲的,只是標本,而且,你也不可能再重建一個真實的標本。

重游家鄉(xiāng)的文廟,它還大部分保留了原來的樣子,但我知道,它肯定不是原來的文廟了。在我看來,無形的文化傳統(tǒng)要比有形的物理存在更加重要。文化有自我修復的功能,特別是中國文化,文化和信仰被摧毀之后可以重塑共識,所以,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批有抱負、有擔當的人。我們在鄉(xiāng)村做的工作也屬于修復和重塑共識中的一種,雖然微不足道,但或許可以期待。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村民觀展 左靖 供圖“今日翁基”和“方志小說”聯手,一個負責“梳理”和“建設”,一個負責“觀察”和“敘述”,這其中,當地居民的參與度有幾分?

?

當地居民參與度一直是衡量所有從事鄉(xiāng)村工作的一個“政治絕對正確”的指標。但,必須老老實實的說,就我而言,完全融入鄉(xiāng)土社會是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也是一個難以企及的理想。所以“梳理”和“建設”是可能的,“觀察”和“敘述”也是可能的。前者是“非虛構”,后者則多了“虛構”的成分。這些都是把當地居民放在一個“對象”的位置,而你始終是一個自帶“原罪”的外來者(究竟是誰來定這個“原罪”?)。融入不可能,合作卻值得加倍鼓勵。

這次“方志小說:聯合駐村寫作計劃”是一個小的嘗試,不過,總的來說,做出來的作品還是太“當代藝術”了。以龔慧的《費多拉 Fedora》為例,“寫作者”的到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打擾”到一個村落的生活,然后作者把這種“打擾”和其他“打擾”一起,用音頻和視頻的方式表現出來。在我看來,雖然它是一件有意味和有深度的作品,但會涉及到拍攝倫理,會涉及到文化批判。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只能說:該件作品屬于城市,并不屬于誕生它的地方。盡管如此,在“今日翁基”中,我仍然把這部分納入其中,作為展覽的“BONUS”。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村民觀展 左靖 供圖

?

“藝術介入鄉(xiāng)村”,會強化人們對于鄉(xiāng)村的浪漫化想象嗎?

你可能是從字面上理解“藝術介入鄉(xiāng)村”的。藝術介入鄉(xiāng)村,在當代藝術領域,是屬于向社會問題轉型的一類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也是希望借此擺脫中國當代藝術長期以來受西方話語支配的一種努力,把藝術面臨的問題置于中國社會的深處。無疑,鄉(xiāng)村是再合適不過的一個地方了。藝術家、策展人和批評家不再滿足于工作室內的藝術生產,也不再把傳統(tǒng)的由收藏家、藝術市場、拍賣會、美術館等構成的“藝術圈”作為自己唯一的棲身之地。

這些藝術圈的“出走者”把自己的工作置于真實具體的社會現場,并通過自己的工作,來改善具體人群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和文化條件。在“今日翁基”的展覽中,我邀請了當代藝術家何崇岳和慕辰來景邁山在地創(chuàng)作,把他們之前已有的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實踐帶到這個展覽中來,在深化了他們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實現了一種藝術價值的轉化——服務于在地的居民。以后我還會邀請一系列藝術家駐地創(chuàng)作,他們的作品會提高我們對鄉(xiāng)村現實的認識,并提供進一步的對鄉(xiāng)村社會空間參與的可能性。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翁基村被周圍的蓊郁森林包圍 徐穎 圖

芬雷“方志小說”發(fā)起人之一,也是青年學術團體“潑先生”發(fā)起人之一。

方志涉及一處方域的山川、物產、古跡、人物,雖說包括軼事、瑣聞、歌謠、傳說,但語言是非虛構的,而小說則是虛構的。將這兩者拼在一起,期待看到的作品是怎樣的?

總體而言的確是非虛構的一個傾向,而之所以強調“小說”,將方志和小說、非虛構和虛構結合起來,是為了讓寫作盡可能地豐富。如果只是非虛構,就容易落入新聞調查、人類田野、傳統(tǒng)方志等既定規(guī)范的限制之中,對于年輕的作者來說,很難突破;而如果只是虛構,就容易變成一個文學性、實驗性的計劃,甚至變成作者個人化的寫作計劃,不再具有駐村寫作的必要。

將兩者結合起來,首先是希望借助方志(人類田野、社會調研等)和小說(文學實驗、虛構想象等)已經成熟的技藝,然后也是為了突破既有認知的窠臼。為什么一定要突破既有認知的窠臼呢?就是為了盡可能呈現異質、多元、開放的一面,進而打開鄉(xiāng)村話語的空間,生成豐富同時又具有現實痕跡的話語連接方式。由此而言,可以說我們期待的不是作品,而是更多的寫作者,更多的寫作方式。永遠不止一種寫作。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翁基村村民的日常 徐穎 圖

?

作為寫作計劃的發(fā)起人,是否把自己當作更為純粹的觀察者和敘述者?你認為這種純粹重要嗎?

寫作不介入建設,不管什么樣的建設,寫作也不導向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說,建設與寫作是矛盾的,因為建設是把一種觀察和敘述固定下來,而寫作是讓觀察和敘述進入持續(xù)的生成之中。當然,寫作也不純粹,不管是觀察也好,敘述也好,一種“建設”的動作總是在里面了。寫作也是危險的,寫作者需要給自己時刻提醒。在當前似乎鄉(xiāng)村建設的呼聲中,觀察和敘述本身則更為重要,尤其是保持開放和多元的觀察和敘述。就像我們之前討論過的,駐村寫作就一定帶來開放和多元嗎,也不一定,我們值得把自己身上那種試圖自圓其說的合法性去除掉,把自己變成問題本身,這樣再去寫或許才有意義。
?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翁基古寺門口的景觀綠植,也是茶樹 徐穎 圖

資料顯示,中國需要保護的傳統(tǒng)村落5000個左右,目前約有一半傳統(tǒng)村落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比如景邁山就有翁基、糯崗、芒景上寨、芒景下寨和芒洪5個寨子屬于“中國傳統(tǒng)村落”。也有觀點認為,莫讓鄉(xiāng)建成為“燈下黑”,意思是被關注的地方和沒有被關注的地方存在不小差別。對此,駐村寫作者們的視角是怎樣的,會傾向更聚焦還是更發(fā)散。

談及鄉(xiāng)村建設,很多情況下,我們已經預設了某種前提,那就是鄉(xiāng)村需要建設。一定需要嗎?很顯然不一定。關注也好不被關注也好,很多時候你會發(fā)現,所謂的鄉(xiāng)建成為一種話語的兌現措施了:我們在一種單向度的話語里感到關注或建設的需要,然后再把這種話語轉嫁到鄉(xiāng)村或其他事物身上,這不就是資本過度開發(fā)做過的事情嘛。

真正的“燈下黑”,是我們關于鄉(xiāng)村話語的“等下黑”,它預設了鄉(xiāng)村等待著被我們照亮、被我們關照、被我們建設,否則它就命運多舛了。但是我們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有這個資格,以及是否有這個能力,然后再來考慮保護別人,保護別人一家子,甚至保護一方水土的問題。保護別人的人太多,保護就成了畫地為牢。方志小說沒有這些負擔,也不應該對鄉(xiāng)村作任何的期許。尤其對于駐村寫作者而言,寫作——不管是聚焦還是發(fā)散——都一定是在另外一個層面發(fā)生效應的一種行動,區(qū)別于鄉(xiāng)村建設,也區(qū)別于既有的任何智識活動,它必然逸出這些地帶。寫作的任務關系到如何既保持自身的逸出,又攜帶著現實交叉的問題,所謂“攜款私逃”,到另一個國度去討生活,同時始終背負著此時此地的追責,那一定就是寫作本身了吧。

景邁翁基,一個村寨的生長
來源:互聯網 更多好文請關注秒懂普洱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6h4g3f.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茶中網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

免責聲明:凡注明來源本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歡迎轉載,注明出處。非本網作品均來自互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http://m.6h4g3f.cn/70849.html
陳財制茶

陳財制茶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茶中網

水不言,一切盡在茶中。關于普洱茶收藏,品鑒,保存等知識,請加個人微號:435121 交流學習。如需了解茅臺酒最新價格:酒魁網 www.jiukui.cn

為您推薦

發(fā)表評論

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標注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181 0879 9338

在線咨詢: QQ交談

郵箱: 435121@qq.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7:30,節(jié)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