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普洱茶是茶葉中惟一具有生命力的茶葉,它可在空氣中繼續(xù)發(fā)酵。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不同的泡法,喝出的是不同的口感。正因為如此,跟普通的茶葉相比,普洱茶具有更獨特的魅力。作為原料,普洱的“毛茶”幾乎與其它綠茶沒有任何區(qū)別。是什么樣的特殊工藝,讓普洱茶有了另一種生命活力?帶著疑問,我們來到了云南當地最負盛名的勐海茶廠采訪。
一位蘇州老鄉(xiāng)與普洱茶的情緣
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和普洱茶制作技藝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益集團勐海茶廠,不僅這里的普洱茶聲名遠揚,而且為當地的經濟撐起了半片天。在探尋勐海茶廠的歷史過程中,在這里我們竟巧遇了一位蘇州老鄉(xiāng),他便是勐海茶廠的首任廠長、江蘇常熟人范和鈞。
范和鈞,原名范櫻,是北宋詩人范仲淹竹園支后樂堂第27代孫。范和鈞的父親在他11歲時去世,母親獨立承擔供書教學的責任。1920年,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范和鈞在親戚的資助下進入浦東中學讀書。中學畢業(yè)時,他才19歲,只身赴法國勤工儉學。1931年,他偕妻子女兒返國,本是打算從事漆器家具進出口業(yè)務經營,然而“一二·八”戰(zhàn)事的發(fā)生徹底打斷了他的人生計劃。恰好當時,法國有位農業(yè)工程師來中國考察綠茶出口情況,范和鈞一路陪同,開始對中國茶業(yè)狀況有所認識。
在當時,普洱茶都是采用手工制作,產量有限。1939年,范和鈞為了實現振興祖國茶業(yè)的理想,創(chuàng)建“云南中國茶葉貿易公司佛海實驗茶廠”,改變了傳統(tǒng)手工制茶工藝,實行機器制造紅茶。茶廠利用自己與中茶公司的關系,幫助邊民制作普洱緊茶,然后由佛海茶廠收購,用馬幫托運到緬甸景棟、當基,轉火車到仰光,搭輪船到印度加爾各答,轉運到西藏邊境成交,發(fā)展了緊茶生產。1941年,佛海遭日機轟炸,云南中茶公司電令佛海茶廠職工全部撤退昆明。范和鈞在工人們的請求下同意延長十天,把廠子全部建成后再走,全廠上下一心,加班加點趕裝發(fā)電機,一周后,機房發(fā)電,佛海小鎮(zhèn)有史以來第一次亮起了電燈。第二天,全廠職工將機器拆卸裝箱,托運思茅或寄存民間,全廠職工除護廠人員外,才一一惜別全部撤退,范和鈞為創(chuàng)辦佛海茶廠,寫下了歷史性的篇章。很難想象,如果當初沒有范和鈞和他創(chuàng)立的茶廠,還會不會有今日整個勐海和云南普洱茶業(yè)的繁榮?
一種特殊的工藝讓普洱茶因歲月而香
如今,當我們走進勐海茶廠的加工車間,只見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堅守在各自崗位上。尤其是發(fā)酵車間,更是一處“禁地”,謝絕任何參觀者入內。經過一路參觀,我們了解到,普洱茶有其獨特的加工工序,一般都要經過殺青、揉捻、干燥、堆悶等幾道工序。鮮采的葉,經殺青、揉捻、干燥之后,成為普洱毛青。而毛青則是“生茶”,再經過堆悶后,才可成為“熟茶”。
在備料車間,由專門的機器和工人對“毛茶”進行分揀和篩分,篩選后的毛茶,則由專門的管道傳送到生產車間。工人們守在管道口,將出來的茶葉放入一只圓筒形的不銹鋼器具內進行稱重,然后放入邊上的蒸汽口進行軟化處理,工人再將器具內的茶葉倒入一只布袋內團成餅形,然后交由邊上的工人放入餅茶機里壓制,短短幾秒后,工人再將壓制成型后的茶葉外側布袋拿走,最后便是將這些餅茶運送到車間進行烘干……經歷這樣一系列完整工序,一餅普洱生茶便制成了。而熟茶的加工過程則多了一道工序,那便是后發(fā)酵工藝。
微信公眾號:puersir;
茶中網:m.6h4g3f.cn
普洱茶知識交流請?zhí)砑觽€人微信號:chanchadashi
古樹茶,普洱茶,紅茶,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或點擊囤茶優(yōu)選商城進入購買。國家級制茶工程師,國家一級評茶師-陳財嚴選推薦。
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435121